中國實現時速4000公里“超級高鐵”背后的困難
2017-09-08 14:17
8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投下重磅,宣布已聯合國內有關單位,開展了“時速最高可達4000公里,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究論證。”

將超聲速飛行技術與軌道交通技術相結合,研制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

有人暢想時速超過飛機的磁懸浮列車會給整個航空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從北京到天津只要3分鐘
從北京到上海不到20分鐘
從北京到武漢僅需30分鐘
比傳統高鐵速度提升了10倍
比現有民航客機速度提升了5倍

磁懸浮列車,從400公里,提升到4000公里,主要依靠低真空管道,列車在低真空管道運行減少空氣阻力實現近地飛行。要實現超高速磁懸浮列車夢想之路必須突破三大障礙:
一、低真空管道材料性能苛刻的要求:
抗UV:紫外線的考驗;
耐老化:材料的使用壽命;
抗沖擊:小石子或其他物體的撞擊;
韌性:韌性越好,則發生脆性斷裂的可能性越小;
耐候行:承受零下50°C-50°C之間多變嚴苛的環境;
氣密性:防止空氣進入。
二、高速運動狀態下磁浮系統的動力學穩定性:
中低速的磁浮列車每10米允許的“跑偏”誤差不超過3毫米,而高速磁浮列車“跑偏”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內。
二、高速運動狀態下磁浮系統的動力學穩定性:
中低速的磁浮列車每10米允許的“跑偏”誤差不超過3毫米,而高速磁浮列車“跑偏”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內。
三、經濟性:
成本太高普通百姓消費不起, 因此需要找到高性能低價格的原料降低成本。
遇到材料問題,我一般上“搜料網”去找答案。
上一篇:世界環境-塑造海洋承諾